鲁荣渔2682号案分析

几年前,我偶然了解到鲁荣渔2682 号案,当时的震惊是无法形容的。在我的认知中,这样的事情只应该发生在小说和漫画中,但是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国家。

随着我对案情的了解越来越深入,越来越觉的案件的非比寻常。这艘船上的33 人当中,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穷苦平民,只有一个人有偷窃的犯罪记录,却对自己的同伴举起了屠刀,变身为冷血杀手。在这艘小小的渔船上,在33 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当中,上演了人类历史上经典的叛变、内讧、招安和叛逃的政治戏码,以及暴力血腥的屠杀,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一艘船上的东周列国志,或冰与火之歌。

我主要参看了郭国松的《太平洋大劫杀》,黄志强的《“鲁荣渔2682 ”号惨案:33 人出海,11 船员涉嫌劫杀22 名同伴》,以及一些网络资料。

《太平洋大劫杀》是原南方周末高级记者、原法治周末报社执行总编辑郭国松历时2 年完成的非虚构作品,郭国松“翻阅了大量的案卷,寻访了几十个船员家庭”,在涉及关键的事件时,不厌其烦地列述了多位目击者的证词,全书最后还附上了该案的刑事判决书,内容十分详实。从作者的后记中不难猜测,部分内容还是经过删减。但我认为,该书的内容是可信度最高的。后面的分析大部分都是基于这本书的描述。

这本书内容详实,分析深刻

《“鲁荣渔2682 ”号惨案》是基于记者杜强对赵木成的采访编写的。“赵木成”是段志芳的化名,他最终被判4 年有期徒刑,是幸存的11 人中判罚最轻的,最先出狱后接受了采访。该文在网上流传最广的,几年前本案也是靠这篇文章爆火于网络。文中大部分描述与《太平洋大劫杀》中一致,部分细节有出入,可以作为参考。文中的采访时间是2014 年霜降,发表于2016 年1 月,《太平洋大劫杀》的出版时间是2016 年夏。

其他网上流传的资料,来源不可靠,因此未采用。

大事件表

2010 年12 月27 日出海:鲁荣渔2682 渔船从山东石岛渔港出发赴南太平洋进行钓鱿(鱼)作业。

2011 年3 月11 日到达秘鲁附近海域开始作业。期间因劳动强度太大、合同中保底工资定义含糊,船员怨声渐起。

2011 年6 月16 日劫船:海上加满油后,刘贵夺(黑龙江)和包德(内蒙)集团劫船,刺伤并控制船长李承权(辽宁大连),返航回国。

第一滴血:伙食长夏琦勇(吉林)欲持刀解救李承权,被姜晓龙(黑龙江)杀死。

孤岛:刘贵夺指挥关闭通信设备,控制刀具,控制救生衣和救生筏。

2011 年7 月20 日肃清:渔船故障频发,刘贵夺怀疑轮机长温斗等人要反抗,刘、包集团杀死轮机长温斗(辽宁)、二管轮温密(辽宁)、岳朋(辽宁)、刘刚(辽宁)、二副王永波(辽宁大连)、姜树涛(辽宁)6 人。

2011 年7 月21 日肃清继续:刘、包集团杀死水手长陈国军(辽宁)、薄福军(山东)、吴志国(辽宁)3 人。

大专生马玉超(黑龙江)失踪。

此时船上33 人剩22 人,其中半数已沾血。

2011 年7 月24 日内讧:船行至日本以东1000 余海里,船长入伙。刘贵夺得到黄金波(内蒙汉族)告密,包德集团欲谋反,刘贵夺集团杀包德(内蒙)、双喜(内蒙)、戴福顺(内蒙)、包宝成(内蒙)、单国喜(辽宁)、邱荣华(安徽)6 人。

此时船上33 人剩16 人。

2011 年7 月25 日自沉:船距离日本700 余海里,大管轮王延龙(辽宁大连)失踪,船底阀门被打开,渔船失去动力、船体倾斜,李承权发求救信号。

出逃:大副付义忠(辽宁大连)、宫学军(吉林)、丁玉民(吉林)、宋国春(辽宁)4 人乘坐木筏准备逃走,未成功,被李承权、刘贵夺等人用铅坠攻击,4 人投海。宋国春求救后被拉上船,段志芳(辽宁)、项立山(辽宁)为沾血将宋国春沉海。

此时船上33 人剩11 人,全部沾血。

当晚,泰安号货轮到达现场,杀戮被迫停止。

2011 年8 月12 日鲁荣渔2682 渔船被拖回渔港码头,11 人下船后被捕。

2013 年7 月19 日山东威海中级法院判处11 人全部有罪,其中5 人死刑立即执行。刘贵夺、李承权、姜晓龙、黄金波等人被判死刑,段志芳有期徒刑4 年。

2015 年8 月11 日段志芳刑满释放。

人物分析

刘贵夺

刘贵夺,黑龙江农民,事发当年27 岁。没有当过兵,没有犯罪记录,有过出海的经验。

刘贵夺体型瘦小,身高不超过170 ,在打斗上没有优势,登船前与其他人都末谋面,却成为了劫船的指挥者,和掌管所有人生死的统治者,这是为什么呢?

因为他智商高、情商高、组织能力强。

智商高

刘贵夺在上船前买了165 条烟,这应该是个人带烟的上限。他烟瘾大,一天要两包多,海上呆两年,这么多烟刚好,还能满足社交需要。海上的补给船上也能买烟,但是贵。这说明他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,做事也有长远的计划。《鲁》文中说刘贵夺的烟是向商家赊的,如果属实,更证明其有经济头脑且沟通能力强。

刘贵夺每个月的都是产量最高的几个人之一,比黄金波等人甚至高出一倍,这说明他非常聪明,实践能力强。普通船员们靠捕获鱿鱼的数量来算工资,这就使得刘贵夺在船员当中树立了威信。在之后的劫船活动中,他带头能让别人更加信服,他都不干了,捕获量低的人更容易被煽动。

刘贵夺心细,喜欢琢磨事情,在劫船之后,他在本子上记录每个人每天的行动和交谈对象。《鲁》文中,段志芳说刘贵夺在出海的时候会用本子记坐标。

精心策划行动。刘贵夺在组织劫船时考虑问题很周全,他明白船长的人很多,总想多找些人增大己方的胜算,与包德的简单粗暴形成鲜明的对比。他考虑到油耗的问题,等到加满油后再动手。他的反侦察意识也很强,在暗地里活动了一段时间后,他会停一段时间什么都不做,观察别人的反应。

在两次屠杀中,刘贵夺都是设计先诱杀主要目标(温斗、包德),确保万无一失。对包德更是采用了连环计:骗包德说要杀崔勇,叫他交出刀子,再把他单独骗到现场,还叫崔勇和船长演戏给他看,包德直到被刺后才恍然大悟,根本无力反抗。

情商高

父母对刘贵夺的评价:“不跟人打仗(打架),看啥都心软,会说话,会来事”。

善于收买人心。抽烟的人都知道,发烟是非常好的建立关系的手段,说话办事前发根烟,事情也会顺利一些。刘贵夺深谙此道,经常给人发烟,他带了165 条烟上船,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社交需要。黄金波本来不会抽烟,但是船上的寂寞无聊和繁重的劳动让他很快就染上了烟瘾,可是自己身上却一包烟都没有。烟瘾犯起来是非常难受的,此时刘贵夺经常给黄金波发烟,有时还丢半包烟给他,这必然极大地增强了和黄金波的关系。

《鲁》文中提到刘贵夺在还未上船前就经常请大家吃饭,这也是他注重培养人际关系的表现。

愿意出头。黄金波和岳朋都病倒了后,大家议论纷纷,谁都不愿意出头,他瞅准了时机和船长询问保底工资的事情。毫无疑问,刘贵夺有自己的想法,有担当,这都帮助他在船员当中树立了威望。

从他和船长的交流过程能看出他的交流能力很强。说话之前先递烟,建立关系,然后先说:“太累了,这样下去我看吃不消。”先站在全局视角上进行描述,与船长建立共情,“辛苦我也不怕,”在船长面前维护自己的形象,保障后续的交流效果,最后抛出核心问题:“就是不知道每年保底45000 元能不能拿到。”而船长面对刘贵夺,虽然不耐烦,也还是耐心地进行了解释,说明沟通很成功。

识人用人。刘贵夺善于察言观色,洞察人心,知道哪些人值得信任,哪些人能用。在策划劫船的初期,他先后私底下找了不少人,例如马玉超、王鹏、段志芳,他们都表示不直接参与劫船,但是却也没有出卖刘贵夺,而且都间接为刘贵夺提供了帮助。在对待黄金波的问题上,刘贵夺显然也要胜包德一筹,以至于黄金波不假思索地出卖了包德。

决定偷渡日本后,刘贵夺冒险拉船长李承权入伙,此举证明他看人看事非常透彻:1 、船长懂得多,加入能增加偷渡的胜算;2 、船长怕死,一定会干;3 、没有永远的朋友、只有永远的利益,无论之前如何交恶,只要船长沾血,和自己就是一个战线的人。

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如果船长没有入伙,在之后船进水的时候,刘贵夺能不能控制住局面,会不会有人反抗或者逃跑成功,就不好说了。

组织能力强

刘贵夺在策划劫船的时候考虑问题很周全,正是因为他出色的组织能力,直到行动前船长等人竟毫无察觉,束手就擒。

之后,作为鲁荣渔2682 号的新统治者,刘贵夺使用了很多手段。

在巡视的分组上,他将刘贵夺集团和包德集团打散安排,将心腹姜晓龙安排到了包德小组,这说明他从一开始就有意提防别人。后面当包德将姜晓龙调换了铺位后,刘贵夺很快察觉到包德要有二心。另外,他也很留意将自己人安插到船员当中,有情况就向他汇报。

刘贵夺城府很深,《鲁》文中段志芳说刘贵夺明显和他们这些人不一样,外松内紧,表面上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,但是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。不怕红脸的关公,就怕抿嘴的菩萨,他的这种行为在船上营造了很强烈的恐怖氛围,谁都惧怕他,他成了说一不二的独裁者。

在语言上刘贵夺总是循循善诱。和人交谈的时候,他往往引而不发,有意引导对方说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,从而判断此人的真实想法。这个在劫船前拉人入伙时非常明显。

刘贵夺善于制造信息差,永远不会将计划和盘托出。手下在执行命令时,每个人都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,但是不知道全部计划。这是一种老练的管理手段,确保每个人都在刘贵夺的控制之下不逾越。

知道给大家制造希望。为了拉人劫船,刘贵夺说自己济南军区认识人,船开到济南去打官司(其实济南都不靠海);在杀了夏琦勇后,安抚大家“公海劫船、杀人不犯法”;在决定偷渡去日本后,说自己日本认识人能帮忙;最后安抚大家,快到日本了,沾血的和他去日本,没沾血的开船回家,只可惜此时已经没人相信他了。

由此看来,刘贵夺是一个天生的领袖,如果他生在乱世,他一定能成为一位枭雄。出众的能力帮助刘贵夺登上了鲁荣渔2682 号的王座,之后他的一些特点越来越明显。

冷血,缺乏共情

父母对刘贵夺的评价:“虽然野点吧,也不是那么坏,整急眼了吧…谁都不好办”。

刘贵夺仅有的几次亲自出手,都干净利落。在杀二副王永波的时候,众人乱刀将王永波捅得肚破肠流、奄奄一息,这时刘贵夺摸进来“用刀子拍击他的身体,嘴里喊着‘王哥,怎么样了’,再顺手捅了两刀”,直到确认他死了。刘贵夺的冷血行为令房间内的段志芳等人毛骨悚然。

大部分船员杀人,是接受了刘贵夺指令,一下狠心,乱刀相向,杀人后迅速推入大海。姜晓龙、段志芳等人在事后回忆自己杀人时,都会用到“大脑一片空白”“记不起来了”这样的描述,我想并不完全是避重就轻,人在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候,是会发生大脑停止思考、本能驱动身体的情况。毕竟面对的是自己朝夕相处半年多的同伴,会有很大的压力。而刘贵夺对王永波的行为,是在他极其冷静的情况下发生的、多余的行为,他一边亲热地呼喊着昔日同伴的名字,一边若无其事的捅了两刀,就像在漫不经心地修剪一个物品。刘贵夺很可能和很多连环杀人犯一样,缺少人类的共情,在犯罪和杀人的时候不会感到反感。

如果说在一开始刘贵夺并不是确定要杀人,但是到现在为止,他已经麻木了。他向崔勇炫耀自己的指挥刀捅人方便,在下令杀薄福军时,他甚至明示“先别弄死,留着慢慢玩”,他对杀人和虐待可能已经产生了快感。

疑心重,对他人不信任

前文说了,刘贵夺在各方面都安插了眼线,船员哪怕聚在一起多说几句话,就会引起他的怀疑。他在几乎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断定温斗要造反,并组织了针对辽宁船员的屠杀。客观地说,温斗作为职务船员,在船长和大副都被控制的情况下,只有他能组织辽宁船员反抗刘贵夺和包德集团,此时辽宁船员在人数上并不落后于刘、包集团。刘、包集团虽然有刀具优势,但鱿鱼刀不好用,辽宁船员也一定能找到别的武器,在战斗力上未见得落后。

可能是温斗的胆识不行,或者他也没有这个心思,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组织反抗。而在刘贵夺此次风声鹤唳的清算后,辽宁集团再无反抗的可能,此举也算是绝了后患。

控制欲强

刘贵夺是船上说一不二的独裁者,只要他决定的事情,大家都不敢反对,他也几乎不会和别人商量什么。

随着一次又一次杀人,刘贵夺变得越来越嗜血。如果真的能偷渡去日本,刘贵夺极可能会带着几个心腹将所有人杀光。杀人是控制欲的终极表现,表示完全控制一个人。

事实上,看一个人控制欲强不强,只要看他失去控制之后的反应就行了。

作为一个深藏不露的人,刘贵夺有三次明显的慌乱。第一次是疑似遇到海盗船的时候,如果真的是海盗船,肯定逃不掉。第二次是考虑台风问题的时候,刘贵夺使用了卫星电话暴露了位置。第三次是大副等人乘坐木筏逃跑的时候,一旦逃跑成功,他只能束手就擒。

这几件事都超出了刘贵夺的控制范围,可能引发自己的生存危机,他表现得慌乱、心烦、垂头丧气,一改往日的威风凛凛。

这些特征,简直就是标准的连环杀人犯。至于他本来就是这样子,还是掌管大权以后才慢慢变成这个样子,值得深思。我个人认为后者可能性更大,在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里,志愿者们被分成狱卒和囚犯两组,一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的,但是很快大家都进入了角色。那些从来没有当过狱卒的志愿者,变得比真正的狱卒还要凶狠,而那些扮演囚犯的志愿者们,变得比真的囚犯还要逆来顺受。环境和规则对人的影响,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。

纵然刘贵夺能力出众,但是他文化程度低,知识水平有限,对于劫船回去打官司并没有什么把握,对于找船员家里要钱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到自己手里,而偷渡日本的计划更是想当然了。在获救后,刘贵夺组织剩下的11 个人串供并销毁证据也显得小儿科。

李承权

李承权,42 岁,船长,初中文化,辽宁大连人。他毫无疑问是18 名辽宁船员的领袖。

李承权180 大高个,体重200 斤左右,人高马大,脾气差,船员们都很怕他,又是一名懂技术的老船长,是天生的领袖。但是他文化程度不高,没有什么领导艺术,管理上多以打骂为主。可以说,局面发展到劫船的直接原因就是他。

远洋钓鱿工作的辛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,普通船员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6 个小时,经常连续工作20 个小时,甚至一天两夜不睡觉。一旦失去合同上45000 元保底工作的保证,船员们极易失控。

在矛盾发展的初期,船长对于保底工资的解释是含糊而粗暴的,失去了普通船员的信任,导致了矛盾升级。

面对矛盾,他能想到的就是按住,说明他从心底就没有把普通船员们的诉求和情绪放在心上。不难想象,他李承权在此前的船长生涯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矛盾,而他的做法一直以来都有效。

船长作为职务船员,拿的是15 万的固定工资加提成,他代表了一部分公司的利益。但是他未能及时将问题上报给公司,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待,自己自然成了众矢之的。

李承权的求生欲极强。在劫船中被刺伤后,李承权还在设置坐标时耍了个心眼,但在得知夏琦勇的死后,他似乎在恐惧中清醒了。李承权在劫船的第二天主动提出要准时给公司报告产量,为劫船者争取时间,这明显是讨好刘贵夺的行为。

在经历了对温斗等人的屠杀之后,李承权恐惧到了极点,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扔下海。这个时候刘贵夺来找他谈话,为了生存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入伙。这里刘贵夺第一次说出偷渡日本的计划,他冒险拉船长入伙也是想利用李承权的专业知识。船长心里明白,如果此时有丝毫犹豫,暴戾多疑的刘贵夺将立刻杀死他。

在诛杀包德前,刘贵夺对李承权说杀死温斗等人是包德自作主张。之后杀人时,李承权毫不犹豫,至于他是相信刘贵夺的话为温斗报仇,还是因惧怕刘贵夺不得不沾血保命,就值得深思了。我觉得后者的成分更大。

在屠杀包德集团的前后,他一直在保护着大副付义忠不被杀,但是当大副乘坐木筏逃跑的时候,李承权第一个指挥众人用铅坠攻击大副等人。大副如果成功逃脱,一定会说出自己杀人的事情,在自己的生存面前,昔日的兄弟情义只能让位。

姜晓龙

姜晓龙,35 岁,赌徒。黑龙江人对刘贵夺言听计从,是刘贵夺的头号打手。

姜晓龙有着典型的赌徒性格:不理智,冲动。父辈开荒辛苦了一辈子留给他的60 亩黑土地,被他在牌桌上换成了16 万现金输光,落得倾家荡产、妻离子散。即使是在牌桌上急于用钱,不到2700 元一亩土地的价格也实在是太惊人了,这说明他做事非常不理智,也不聪明。他在讲述案件经过时也常常“颠三倒四,甚至语无伦次”。

正是他,第一个杀人,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,使得整件事情滑向了最可怕的方向。

为什么姜晓龙要杀了夏琦勇呢?原因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他们俩的争执。本来是语言争执,姜晓龙又冲动地打碎了酒瓶要捅夏琦勇,被大家抱住,船长出来打了姜晓龙几个耳光,面对这样的羞辱,姜晓龙一句话也没说。

夏琦勇由于船长的关系占了上风,姜晓龙很可能怀恨在心。在姜晓龙阻止夏琦勇解救船长的过程中,两人扭打在一起,在看到刘贵夺在夏琦勇非致命部位扎了两刀后,可能一时兴起,新仇旧恨一起算,下了杀手。

说起来,害死夏琦勇的人是他自己。夏琦勇被船长安排当厨师长,能多拿一份工资,又在争执中被船长照顾,看到船长被劫持后,激动地冲上去,也是义气使然。但在那样的情境下,更应该审时度势,而不是凭借孤勇以一敌众。更何况两个人都拿着刀子,一方为了保护自己,下死手也是情理之中的。

我们回忆一下2018 年著名的自行车反杀宝马案,自行车男在夺刀后,已经暂时脱离了险境,但是他还是下了杀手。而最后法院判决其行为是正当防卫,说明法律认为在两人刀兵相见的生死关头,因自卫下杀手是可以理解的。

包德

包德,27 岁,蒙古族,是内蒙船员的核心,劫船之后的二号人物。

喜欢刀子,包德第一个提出要加工新刀子,证明其崇尚暴力。事实上,包德在关键时刻非常凶狠,船长的第一刀就是他扎的。在下令杀温斗等人前,刘贵夺表面上似乎不想杀人,交给包德去执行,他毫不犹豫就下了死手。然而,包德在长辈和同村人的眼中是个老实和气的孩子。

包德是个文盲,但是并不是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老粗。他作为内蒙船员的核心,除了凶狠之外,也有一些胆识。

是包德第一个提出了劫船的想法,而且很坚决。对于劫船的细节他也有一定的考虑,如通过暴力手段控制船长以控制辽宁船员,关掉对讲等,后面也确实是按照包德的建议做的。

但是他的综合能力还是远不如刘贵夺。

首先他考虑问题太简单,很多方面都能看出。在策划劫船的时候比较鲁莽,而刘贵夺则心更细,想尽量多找些人增加胜算;疑似遇到海盗船的的时候,包德急着给所有人发刀具,辛亏被刘贵夺制止,那个时候刘、包集团在人数上并不占优,发刀子很可能给辽宁船员反抗的机会;在刘贵夺考虑台风的问题时,包德竟口出狂言“一辈子都没遇到台风”,你一个内蒙人能遇到台风吗?

由于一开始包德“不干了,要回家”的利益与刘贵夺一致,因此刘、包集团能联合。包德自知能力比不上刘贵夺,明白听刘贵夺的就能回家,所以一开始心甘情愿地受刘贵夺的指挥,充当他的打手。

在刘贵夺提出偷渡日本的计划后,包德对刘贵夺产生了不信任感。他对黄金波说刘贵夺只准备带少数心腹去日本,杀掉其他人后沉船。事后分析,如果刘贵夺真的下定决心去日本,杀人沉船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:减少人数能增加偷渡的成功率,杀掉所有知情者则能永绝后患。

(如果剧情真按此发展,这几个人中间会不会再次发生内讧,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…)

包德和黄金波交底有杀刘贵夺的计划,这再一次证明了包德的胆识。但是黄金波很快就在刘贵夺和包德之间做出了选择,结果证明包德在识人上还是略逊一筹。虽然黄金波是内蒙船员,但是黄金波明显和刘贵夺关系密切,只能说明包德考虑问题太单纯。

在杀刘贵夺这么重大的事情面前,包德不够谨慎,警惕性不高,在被黄金波出卖之后毫无察觉,轻易被刘贵夺的连环计解除了自己和集团成员的武装。反观刘贵夺,总是在掩饰行动,暗中观察,留有准备。

因此包德集团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。

黄金波

黄金波,内蒙人,汉族,20 岁,是船上年龄最小的,身体瘦弱,独子。

黄金波是一个典型的被宠坏的孩子。他不能吃苦,第一个提出不想干了,宁可被罚产量也不出工。黄金波家里可谓是赤贫,但是他却吃不得苦,证明家里父母平日很溺爱他。当然,这里面也有他身体不好、贫血的原因。

年纪小,八面玲珑,会讨人喜欢。独子和小儿子的特长就是知道讨长辈和哥哥姐姐的欢心,黄金波身体瘦弱,很多重活做不了,大家都很照顾他,这说明黄金波在船上八面玲珑,很会讨好人。即使沾血了,他对谁都客客气气,这是他的生存策略,如果有个大哥罩着他就更好了。这个大哥就是刘贵夺,刘贵夺很照顾他,也很信任他,连沾血这种“政治正确”的事都让他跟在后面上。其实社会上到哪都有这样的人,自己能力和背景不行,就靠着机灵讨人喜欢,靠着大家的照顾生存下来。

自私自利,主要体现在黄金波的两次告密上。黄金波老家在内蒙,但是汉族,他的双重身份使得他能游走在包德和刘贵夺集团之间,他八面玲珑的个性更是起了作用。黄金波取得了包德的信任,而他的告密,导致了包德集团夺权计划破产的覆灭。

如果说第一次告密,只是他在刘贵夺和包德之间做出了选择,那么第二次告密纯粹是为了他自己。《鲁》文中提到,而在审讯的时候,是黄金波第一个跳出来招供,寻求戴罪立功,但是最终没能成功。

段志芳

25 岁,辽宁人。

在船上,段志芳其实无足轻重,但是他在那地狱般的环境下活了下来,并作为11 人中判刑最轻的人,是有着他的生存技巧的。把段志芳换成知乎上任何一个人,都很难有他这样的结果。

段志芳作为一个辽宁人,而且在一开始刘贵夺拉他入伙的时候未置可否,本该是被杀的对象。好在刘贵夺对他的印象不错,所以没有动他,并同意安排他做饭。但是刘贵夺并不信任他,安排人监视他。

段志芳一开始的原则是,既不参与,也不干涉,不乱说话,不抱团,刘贵夺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他印象不错。但是随着没沾血的人越来越少,他慌了。《鲁》文中说他一开始想到的是藏起来,但是渔船太小无处可藏。于是只有沾血保命这一条路走。而不知道刘贵夺是否出于照顾他的考虑,在最后一刻才叫他沾血,使得他成为了判刑最轻的。

段志芳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实木讷,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,小心观察着局势,所以在事后他对很多事情的细节都了然于胸。在被问到杀死宋国春的情形时闪烁其词,是否能证明其自保意识很强呢?

失踪的人

案件中有两个人失踪,第一个是大专生马玉超,他是全船学历最高的人。第二个就是大车王延龙。

马玉超有写日记的习惯,他的日记也保留到了最后,但是却没有发现他写遗书。救生衣也少了一件。现在推测一般认为是他在目睹了多人被杀后精神崩溃后跳海了。但是会不会是有人暗地里杀了他呢?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题。

大车王延龙一直是有刘贵夺保着才没有丢命,可谓命悬一线,目睹了多次屠杀,内心非常恐惧。在看到船长入伙之后,他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活下去的价值了,于是在绝望中决定跳海,并将船自沉,结束这罪恶的一切。自沉能阻止杀人者偷渡日本,也无意中给大副逃跑创造了机会。

假想一下,如果我在这艘船上,我会怎么做呢?

1 、反抗。面对刘、包集团的监视和控制,反抗者都是单独的个体,一旦有苗头就会被多疑的刘贵夺诛杀,肚破肠流,血流满地。

2 、逃跑。在合适的时机下,这是一条生路,大副就是这么做的,虽然最后失败了。但是如何王延龙没有打开海底阀门呢?如果我也逃跑失败了呢?被铅坠砸破头颅,在海中漂浮,等到血腥味引来鲨鱼将我生吞活剥。

3 、跳海。穿着救生衣,面对茫茫的大海,在无助和绝望漂浮几个小时,最终力竭溺死。

除此之外,我只有加入刘贵夺集团,拿起屠刀刺杀自己昔日的伙伴,用别人无辜的生命来换取自己的苟活,然后被审判。

上了贼船,你若不跳,你也是贼。在这个只有暴力规则的船上,普通人真的不会为了生存而去杀害别人吗?

所以,为那些没有同流合污的人致敬,他们守住了最后的良心,失去了宝贵的生命。

这场惨剧的罪魁祸首是刘贵夺、李承权、包德,更是和船员签订合同的鑫发公司。若不是在45000 元的保底工资上玩弄文字游戏,剥削这些和奴隶一样的穷苦船员的最后一滴血汗,又怎么会导致这么多生命受辱而亡?还有多少渔船上发生着同样的故事?

本页共128段,10595个字符,29225 Byte(字节)